香港大学┃(张中祥)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政策对话及未来之路”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时间:2024-04-0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碳价整体稳中有升。对比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两个履约周期,市场交易更加活跃、数据质量全面改善、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作为一项新型的气候政策工具,将极大为碳减排工作做出贡献,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为提高对现行制度的认识,探讨制度在设计、运作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也为了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香港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主题的国际论坛。


3月30-31日,由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政策对话及未来之路”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该论坛议题设置呼应各方关切,围绕“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了“现状与挑战”、“影响与未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自愿抵消”、“生物多样性信用”、“数字工具的应用”等话题的讨论。为应对共同挑战、凝聚共识、贡献智慧、提出倡议。

Jong Woo Kang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与发展影响局主任

Albert Park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总干事

Erik Berglof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蔡洪滨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30日下午,论坛开幕式由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与发展影响局主任Jong Woo Kang主持,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总干事Albert Park、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Erik Berglof、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为活动致开幕辞。他们分享了中国碳交易系统、中国碳市场以及基于自然基本、自然解决方案的见解。期待各位与会专家在不同的话题的讨论带来深度的思考。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Sanchita Basu Das为大会议题一主持: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世界银行发展研究组研究经理Carolyn Fischer围绕“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展开陈述,介绍了中国目前的状况以及前景,提到了系统中存在的空白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强调了不同智力级别以及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及数据质量的重要性,量化分析了在气候变化领域政策重合的一个重要性。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气候经济学家谢春萍为大会议题二主持: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张俊杰、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Douglas Almond、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张爽、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何国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李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赵静围绕“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影响”展开陈述,介绍了中国ETS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碳市场,提到了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证实了ETS使得更高效的发电厂在增加发电量的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

31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张晓燕,世界银行首席环境经济学家Giovanni Ruta围绕议题“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影响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兼会长马骏,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达,围绕议题“中国围绕自愿抵消和联系采取的举措”进行分享。

下午,论坛就另外两个议题“生物多样性”及“数字工具的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谈及“中国关于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倡议”议题,自然金融(NatureFinance)联席首席执行官Simon Zadek,中国绿色碳汇基金秘书长李怒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韫雯,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阿里巴巴集团ESG策略负责人刘伟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徐明,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围绕“数字工具及其在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最后,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与发展影响局局长Albert Park,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Erik Berglof,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以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张晓燕做总结发言。

报道网站:香港大学

报道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WeVjvtjUbFRuMenTA63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