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张中祥) 圆桌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 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时间:2023-12-20

2023年12月16日,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本届论坛邀请来自全国200余所院校的52位校长和262位院长共同出席,围绕“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核心议题,设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四个主题组成的圆桌论坛。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主持。本场圆桌论坛的参会嘉宾有: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武汉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罗航,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王伟同,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原经济学院院长谢地,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丹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嘉宾们普遍认为,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色,从基本国情出发,把握时代发展新形势,扎实推进经济学基础理论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蒋永穆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他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角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践具有世界价值与世界意义;二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根本之一,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破解高质量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其中不仅需要考虑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等问题,还需要考虑如何从政策端入手,破解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分布等问题,从而推动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

蒋永穆发言

罗航从信息科技角度分享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也是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从2022年底到现在,已有一系列信息科技的发展,如从ChatGPT3.5到4.0,无人驾驶、特斯拉第二代人形机器人等发明,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以往人工智能学科的理解,人类已经进入智能社会阶段。当前,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凸显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而科技教育和人才战略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发挥其重要作用,并做出突出贡献。

罗航发言

司伟在发言中表示,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经济安全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话题。第一,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根基仍然不牢固,突出表现在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水平较低,且我国人口众多,加上密集型农业的绿色生产问题,导致难以满足人口发展、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第二,粮食生产总量及其相应需求增长较快,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营养和健康”仍有较大差距;第三,虽然我国当前粮食总量呈现增长态势,但从粮食需求结构而言,我国仍需依赖粮食进口,粮食自给率不断下滑。

司伟发言

王伟同重点就东北全面振兴工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和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做好东北全面振兴工作,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梳理过去二十年来东北振兴战略的成绩与教训,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问题的重要指示,东北财经大学成立了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主要聚焦于三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维护五大安全的定位,设立若干个研究方向;二是推动基础数据库方面的建设,围绕东北全面振兴进行基础性研究;三是承担具体的调研课题,围绕东北全面振兴的具体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王伟同发言

谢地认为,发挥城市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对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他指出,城市土地出让金制度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宅建设等,但由于城市土地出让金与地方土地财政相关联,且自身弊端逐渐显现,因此如何完善城市土地出让金制度,从而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当前,新型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制度安排,因此在城市土地出让金制度背景下更好地调节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管理城市土地出让金的资金问题,都需要学术界进一步去深入研讨。

谢地发言

徐丹丹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特征,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了独特的现代化的实践范式。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观点,中国式现代化在深刻反思贫富差距问题和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是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基础提出的,其价值取向包含了共同富裕,是人和自然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的现代化范式。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并非独善其身和战争殖民掠夺的方式,而是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推进的现代化。她进一步指出,我们还应该关注现代化的时代问题和价值内涵,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定位、方向与行动目标。

徐丹丹发言

易靖韬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在世界舞台上,旗帜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提出是对世界知识版图的重要贡献。回顾改革开放实践,西方理论占据了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很多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需要我们进一步提炼与贡献,从而构建中国自主的理论知识体系,支撑宏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他进一步呼吁,各个学校和学院应共同承担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重要使命,承担研究者责任。

易靖韬发言

张中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关键路径。他指出,要理解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强调中国特色的特殊性,还需要研究一般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把握好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联系。科学决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无论是西方形式的民主,还是中国全过程民主,其重点是看决策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此外,观念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是非常关键的,科技现代化也并不能等同于观念的现代化。长期来看,这对科学研究、国家创新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张中祥发言

最后,锁凌燕对发言进行了总结。八位嘉宾的发言结合中国实际,兼具地方特色。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蓝图入手,从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经济理论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对于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理解,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学人的使命。

锁凌燕发言


报道网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报道来源:https://econ.pku.edu.cn/ztbd/bjxllt/yzlt/375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