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张中祥)《分论坛三:绿色发展 |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学国际前沿论坛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2国际合作论坛》

时间:2023-01-03

2022年12月17日下午,由《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学国际前沿论坛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2国际合作论坛之分论坛(三)以腾讯会议方式在线举行。本场分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发展。

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梁远宁助理教授主持,《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陈素梅老师进行评述。通过线上参会并发言的嘉宾有中国社科科学院郭涛、南昌大学黄欣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周子涵、重庆工商大学王韧、天津大学王梦佳奇

中国社科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郭涛、彭绪庶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基于环境规制对资源错配的宏观视角”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作者将资源错配相关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梳理为理论测度、经济损失、主要来源、纠错机制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将环境规制研究新进展分为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环境经济规制绩效两方面。作者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资源错配具有纠正效益。其中的作用机制在于技术倒逼效应与资源优化配置效应,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优化配置来纠正资源错配程度,而宏观层面环境规制不存在成本加成效应。作者认为,中国选择了碳市场这条路径,进行了试点并全面推广。中国一级碳市场的主要问题聚焦于公平分配碳排放配额,同时二级碳市场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碳减排的碳金融属性。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黄欣鹏等以“Political Stability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Evidence”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作者首先从国际视角去研究政治不稳定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讨论了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不同阶段,政治不稳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否存在异质性。最后,作者以政策稳定和政策有效、市场稳定和市场有效作为机制变量进行研究。全球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危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平均上升了1.1摄氏度;在200年间,CO2排放量上升了180倍。因此,作者认为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作者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初级阶段,政策不稳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影响较大。在发展成熟期,政策不稳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影响会相对较小。通过实证研究作者认为,政治不稳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产生了负向影响,且主要通过政策无效和政策不稳定两个渠道发挥作用。政治不稳定可能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意愿、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通过对投资的间接作用最终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吴锴、周子涵以“Climate Risk Exposure, Information Efficiency, and Corporate Leverage Adjustments: International Evidence”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周子涵谈到,在2021年以来,譬如热浪、洪水和寒潮等极端气候分布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广泛,也变得更为密集。作者总结有关研究,梳理出气候变化影响投资者行为,进而对公司金融表现和资本结构抉择产生影响的逻辑链条。作者认为气候风险暴露发生改变的时候,公司会积极调整他们的资本结构。气候风险暴露可能根据两个潜在机制影响公司行为,一是公司会根据未来可能面临的气候风险对未来营利预期进行调整;二是气候风险会影响公司内部的信息流传递,从而影响公司的调整情况。作者团队使用了国际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更好地披露公司层面的气候风险暴露度情况,以及能够做到更好的跨国比较。该文研究发现气候风险暴露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具有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气候风险暴露会增加企业杠杆的调整速度,同时也会影响证券市场活动和公司杠杆偏差。作者认为本文研究丰富了已有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公司资本结构抉择、气候环境如何影响公司行为的相关研究,同时对不同国家提出了多元化建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王韧、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贾文浩以“环保政策‘言行’与区域绿色发展:地级市维度的实证”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作者在研究中对政府的“言行一致”和“多言寡行”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然后综合估计了政府的“言”与“行”对绿色环境的影响效应。他们发现,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言”与“行”对区域绿色发展都会产生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在既定的政府预期引导强度下,地方政府融资能力越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应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更高。作者在异质性分析中,还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同,地方政府“言”“行”会对地区绿色发展水平产生非线性特征的推动效应。最后,作者做出总结,政府“言”“行”对区域绿色发展的正向推动会受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制约。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和较高的政府融资能力能有效提升政府言行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政府融资能力较强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适度条件下,“多言寡行”反而能够对环境保护产生政策增进效果。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张中祥院长、王梦佳奇以“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社会资本参与——基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投资项目数据的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演讲。王梦佳奇谈到,推动沿线国家及地区能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如何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弥补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建设资金缺口,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沿线国家现阶段普遍存在经济形势低迷和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单纯依靠现有财政资金和金融体系不能完全改变能源融资现状。沿线国家相继提出可再生能源政策,这些政策是否确实能够吸引社会资本流入呢?因此,该文考察了社会资本在“一带一路”投资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聚焦于可再生能源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吸引效应。作者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相关数据,利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作者研究发现,东道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可以显著促进社会资本做出绿色投资决策并增加投资规模。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东道国可再生能源政策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驱动力。在成熟期,融资市场对社会资本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陈素梅对上述论文进行总结和评论,她谈到相关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研究工作量足,研究方法也比较扎实。同时,陈素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论文写作题目不宜过大,应该与文章实际研究相契合;二是部分文章需要进一步优化文献综述的书写,以凸显本文的创新点和现实意义。三是对研究指标的构建可以适当精简,避免数据指标过于繁琐。四是,在引言部分的写作中,需要更简明扼要地叙述出研究动机与研究主题。

报道网站:澎湃新闻

报道来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41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