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在苏州举办研讨会,多位学界大咖、业界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国际能源变局下,解码江苏低碳之路”展开分享讨论。


本次会议召开的时点,正值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刚满两周年。两年来,我国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新能源发电等产业变革提速。但也一度出现“运动式减碳”现象,仍存在地方相应配套政策衔接不上等问题,今年全球多地出现创纪录的极端天气及欧洲能源危机也带给人们反思。


与会嘉宾表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结合自身的基础和产业特色优势,不能搞“齐步走”。我国“双碳”工作已有路线图,需加强操作层面上的部署和落实。在具体的实施领域,工业园区的低碳和零碳发展非常关键。此外,多位嘉宾提到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新能源的发展一定要靠技术推动,技术发展才能让降碳成为可能。



“双碳”工作已有路线图,需加强操作层面上的部署和落实


在研讨会上,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库专家张中祥表示,“双碳”目标是国家审时度势、完全自主做出的战略选择,其制定考虑了前沿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研究发现、国内发展和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国际气候谈判,还是欧盟即将实施的碳关税,都会对具体政策实施产生一些影响。


他提出,通过更多实施有效市场手段,加快碳市场建设,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双碳”目标。当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1+N”政策体系,“双碳”工作有了比较清楚的路线图,需要加强操作层面上的部署和落实,推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低碳绿色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领域,张中祥认为工业园区的低碳和零碳发展非常关键。全国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2500多家,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0%,占全国工业碳总排放量的80%多,是完成“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自然成为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打造100个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试点的主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库专家常纪文表示,经过多年持续的努力,我们的低碳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只要坚持下去,会不断地发展壮大。他同时指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结合自身的基础和产业特色优势,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需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抓主要的方面和环节,包括开展低碳能源革命、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链协同、推进农业革命、开展交通运输业的绿色低碳技术革命等。


其中在开展低碳能源革命方面,要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常纪文强调,各地要结合自身优劣势,同时发展新能源须先立后破。比如江苏在海滨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方面,与草原、戈壁、沙漠、荒漠地区相比,可能偏弱势;不过,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中,苏州工业园区可以抓住一些机遇,未来争取成为新能源一些关键组件的创新基地。


PGO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元也谈了几点对“双碳热”的冷思考。他表示,传统能源跟新能源之间是协调发展的关系,不能说谁把谁替代掉,新能源也不能一哄而上。他还提到,要强调产业链的协作。当前全球经济、国内经济压力都不小,资金会投到比较热门的行业,还有一些企业跨界进入新行业,对于原来行业内的传统企业是一种冲击,为了保护自己必须不断地扩产。行业前景是不错的,但要防止今后两年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很多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可能短期内会不好过。



产业变革提速,技术发展让降碳成为可能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作为核心部件的锂电池也备受关注。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晏长林在发言中表示,随着全球电动化及储能双双进入快车道,电池需求即将进入新一轮爆发,万亿级市场已经开启。他援引分析意见提出,预计到2035年,全球电池的需求量将超过4700GWh,相比于2020年全球锂电池装机量137GWh,15年时间将增长34倍。


晏成林同时提到,目前新能源电池尚面临长续航电池的开发、全温区电池的突破及高安全电池的应用等制约,技术瓶颈亟须解决。他表示,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一定要靠技术推动,技术发展才能让降碳成为可能。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总经理、中央研究院总师办主任刘涛在分享中提到,光伏领域有两点非常重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迭代来提升产品效率,降低新能源制造成本和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他同时表示,光伏行业是在大的能源行业背景下的重要制造业,低成本是必然趋势。


刘涛特别提到了协鑫科技研发创新的多晶硅材料颗粒硅。据他介绍,颗粒硅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比传统工艺方法所生产的棒状硅要低70%左右,因此目前每生产一万吨颗粒硅,相较之前每生产一万吨棒状硅,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大概为30万吨,减排效果直观。


金螳螂集团副董事长王汉林从绿色建筑角度进行了分享。绿色建筑之所以值得关注,在于建筑行业也是碳排大户。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实际上占到了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相较传统建筑模式,建筑装饰装配式拥有绿色、环保、节能、可循环等特点。有数据显示,装配式混凝土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


王汉林在分享中提到,建筑装饰装配式目前发展较大的难点,更多还是在于理念、观念的接受,现阶段建筑装饰装配式成本仍高于传统建筑。他亦表示,建筑装饰装配式作为国家倡导的行业发展方向,未来将有很大发展空间,不过行业在验收标准、技术规程等方面依然需要研讨和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