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3
12月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等情况。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把关也提上日程。今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招生、培养到学位授予,全过程严抓研究生质量。
洪大用指出,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的影响,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扩招力度是比较大的。这在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同时,少数高校也确实出现了研究生教学生活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从培养的角度讲,教育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提升培养能力,确保扩招后的培养质量。
首先是确保供给精准。洪大用表示,今年制定扩招计划的时候,重点向关键急需的学科倾斜,向专业学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单位倾斜。下一步,还要结合今年正在开展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向中西部地区、专业学位、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扩大人才培养能力。
“二是扩容硬件设施。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洪大用说。
此外,还将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洪大用强调,认真落实加强导师岗位管理、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对导师作出规范性要求,加强导师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提升导师指导水平和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前,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曾表示,经教育部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认为,要汲取以往一些扩招的经验教训,避免不科学的盲目扩招。要根据对今后若干年的市场需求分析,向一些应用专业短板、人才严重短缺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倾斜,向人才严重短缺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
硕士研究生扩招后,高校能否承载?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对此,洪大用指出,一方面,发布了《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讲授和学习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着力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此外,全方位加强质量监管。洪大用表示,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压实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培育质量文化,明确导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落实全过程质量管理。
“我们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要做到研究生教育供给精准、硬件扩容、导师提质、教学创新、监管到位,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下降,持续有提升,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洪大用说。
此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若干意见》回答媒体提问时也指出,强化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学位论文抽检、质量专项检查抽查等多种监管手段,与学术惩戒并行,对违反规定踩“红线”、闯“底线”的事件“零容忍”,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管理环节问题较多,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存在突出问题的学位授予单位,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报、限期整改、严控招生计划、限制新增学位授权申报等处理办法。对于问题严重的学位授权点,将坚决依法依规撤销学位授权。
海天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吴睿认为,扩招的倾向反映了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在医疗健康、基础科研、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偏向。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也对考生提升自我竞争力提出高要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今年扩招,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考研的录取竞争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研难度就大幅度降低。“尽管录取比例有所提高,但从300多万的报考人数来看,扩招不到20万,报录比仍然较低。”
报道网站:《人民日报》客户端
报道来源: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7297518/rmh1729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