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智库 ┃【睿见】张中祥: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是做慈善,如何算好经济账、效益账?

时间:2023-10-18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发展上是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展望下个十年合作愿景,中国能源企业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又该如何共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本文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在“鲸平台”的直播发言内容。文章来源于“中祥悟谭”微信公众号。

本文大约2000字,读完约5分钟。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加强机制建设,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共建国家互通有无、协作共赢。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发展上是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展望下个十年合作愿景,中国能源企业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又该如何共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发挥比较优势,多模式合作共赢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间经历了经济结构偏重化工、资源浪费、环境恶化逐渐向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方向发展。

张中祥认为,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各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加速提升。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当中,有较多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他们可以结合中国的技术比较优势和相对富裕的资金,通过多模式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

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聚焦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加大了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重点支持了一批油气管网、光伏、风电等项目,叠加使用碳市场、电力市场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组合拳,助力中国能源企业“加速出海”。

二、辩证看待光伏优势 稳链强链优化布局

以光伏产业出口为例,张中祥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外贸“新名片”的全球竞争优势。他表示,目前,中国光伏所有制造阶段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超过约占全球的85%,由于中国光伏技术相对成熟,加上海外市场的光伏组件产业链尚不完整,扩产成本高昂,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具有较高竞争力。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全球95%左右的多晶硅、硅锭和硅片产量可能都来自中国。

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高达大约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2%。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张中祥解释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933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次高值,这意味着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几乎占了货物贸易顺差的10%。如今,中国光伏产品已经成为外贸“新三样”之一,其余两样为电动汽车和锂电池。

张中祥认为,当前光伏产品的出口优势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由于中国大力发展光伏业,实现了上规模、上产量和降成本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光伏产品的平均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国低20%、比欧洲低35%,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带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使用中国光伏产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同时,张中祥表示,当外部需求萎缩时,较大的产能需要有多渠道进行消纳。除了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提升“一带一路”国家使用中国清洁能源的比率,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同步优化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衔接效率,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内需。国家不断提高碳排放总量约束,不断收紧碳配额,碳市场不断扩容覆盖更多产业,尽快启动CCERs,都有助于提高对光伏项目的需求,提高来自光伏项目的CCERs。

三、算好“一带一路”的经济账、效益账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如何才能高效推进?有关“一带一路”的“账”要怎么算呢?张中祥强调,在投资“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项目时,除了要算政治账,还要算经济账、效益账,尽量减少因为报价偏高而导致的收益降低的问题。

张中祥指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是扶贫、不是做慈善。因此,在布局谋划、项目可行性研究上就不能马虎,应当认真对待。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上的粗线条,是一些央企的通病。对一个跨境商业项目而言,强调战略意义,并不等同于可无视商业逻辑。否则,这种项目必然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张中祥认为,中国银行以大宗商品为抵押、通过换取资源向许多风险评级较高的国家提供的贷款面临重大的国家和宏观经济风险。这个国家和宏观经济新风险也为今后签署贷款换油气协议敲响了警钟。在与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财政完全或主要靠资源出口收入的低收入国家签署大额以出口资源偿还贷款协议时要慎之又慎。

另外,在开展对外合作项目时,除了要获得“政府许可”,还要重点关注项目是否取得“社会许可”,避免忽视民间的“社会许可”,发生项目已经顺利签订政府合同,但没有取得当地的社会许可,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额外成本,甚至发生项目延迟、搁浅的问题。

当前,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复苏乏力、能源和环境危机加剧等挑战交织在一起。张中祥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国通过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项目合作,为各共建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为中国拓宽市场空间,与美国博弈中增加砝码。展望未来,期待“一带一路”倡议能够继续凝聚共建力量,为推动和强化区域合作增添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IHBRBOP30519D8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