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 | 张中祥:跨国公司“邻近采购”现象会日趋普遍

时间:2020-08-06

【中宏网讯】7月29日,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张中祥应邀在2020国际质造节开幕式上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事关中国企业的质造和竞争力”为题发表大会主旨演讲。下面是他部分演讲内容。

疫情前,中国本来就面临制造业产业升级受阻和产业链向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墨西哥等外移的压力。这次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经济供需收缩,无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还是外部市场萎缩出口产品受阻,都对中国所处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

这次疫情充分暴露了全球化产业链或过度国际分工的脆弱和安全问题,所有国家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都有切身体会,相信各个国家会对产业链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也一定会重新布局或弥补或完善各自或相邻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降低对中国依赖。

可以预料,跨国公司会寻求接近本国市场、交货周期更短的制造基地,疫后这种跨国公司“邻近采购”现象会日趋普遍。

其实,供应链过长也是这次国内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部分企业复工不达产、产业链整体运转效率低的原因。国内是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型龙头企业率先复工复产,推动核心配套供应商复工复产,拉动上下游运转,打通产业链、供应链。

但是,既有供应链条布局碎片化、松散导致运输距离长、运输不便利、时间长等问题在这次疫情中暴露无遗,造成复工复产不同步、产业链整体运转效率不高。因此,疫后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角度,通过供应链条横向集聚来增加链条粘性应是国内供应链再配置布局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疫情加剧全球供应链数字化,预计数字化加速导致区域间劳动成本变化在疫情后可能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强烈冲击。

中国比发达国家的优势之一就是人力成本低,但智能化的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等等数字化加速可以取代高的人工成本,弥补发达国家在人力成本高的劣势,对模块化较容易,比如ICT行业,数字化有助于降低转移成本(switching costs),从而降低总的生产成本,为高端制造业或一些生活必须的基础产业回流提供了基础,这事关国内产业链安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疫情后考虑在区域内建立更完整、安全的供应链,包括把部分零部件生产本来在中国生产但之后有可能就会撤回本国或者转移部分或全部到区域内其他国家以降低过度对中国依赖造成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相当于疫情后应对安全风险全球供应链多出的"备份成本"。

这个其实在海湾战争后国际石油定价中早已显现,也就是我们经常称之为的风险溢价(security premium),每桶国际石油价格大概多加了5~20美元的风险溢价。

这个备份成本会因行业、地域不同,差别可能会很大。越是占据供应链链条的高端地位,备份成本会越高。从华为打造的安卓"备份"操作系统看,备份成本不仅非常高,而且备份研发和达到与现有系统用户满意程度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因此,疫情后从全球供应链安全角度加剧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甚至次区域化增加的备份成本,也是一个影响哪些行业以多快的速度从中国迁移出去的重要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5073615/rmh1507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