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祥教授连续11年入选经管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时间:2025-03-25

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24度“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入选应用经济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这是自该榜单发布以来张中祥连续11年入选经管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其中8次入选经济学科榜单,3次入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榜单。

2015-2020年张中祥曾连续六年入选“经济、经济计量学与金融”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位列该榜单前4位,该领域每年有15-22名学者上榜。2021年发布的榜单首次因为入选者所在学校的学科与教育部的学科对接,张中祥被调整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三次入选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4之后,又调整回经济学科。

据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5年首发。该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设计的遴选方法,从多个维度深度剖析、识别处于科研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最终得出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名单。这里中国学者指署名机构为中国(大陆)机构的作者、且现职工作单位在中国,包括非中国籍和非华裔学者

从2021年起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与以往发布的榜单已没有可比性,因为评估指标体系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按照以前的大类学科,而是按更细分的教育部83个一级学科。2025年有来自全国547个单位的6388名学者入选2024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而2020年按照38个大类学科全国只有2163名学者入选,在“经济、经济计量学和金融”领域来自全国13家机构的22名学者上榜。再之前按21个大类学科每年全国入选学者人数都不超过2000名。入选榜单的学者人数在近几年大幅增加,是因为榜单统计的学者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被收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达到本学科阈值条件,那么学科划分越细,这个阈值条件就越低

张中祥,经济学博士,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影响评估专家组组长,亚太政策研究会会士。曾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法学院和经济学院、美国东西方中心等欧美大学与公共外交智库工作二十多年,之前任职于国家计划委员会。主要从事能源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环境、公共财政、国际气候变化谈判、WTO和宏观经济模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张中祥在经济学和能源两个领域连续位居斯坦福大学发布的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全球前1000位;连续11年入选经管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连续位列经济与金融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前4位;2024年入选首版ScholarGPS全球前0.05%顶尖学者榜单;荣获2022年第八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2024年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论文入选SSCI期刊Climate Policy“20年20篇优秀文章”。独著英文文章130余篇,著、编22部英文著作和国际期刊特刊,其中3部英文专著入选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基石和前沿)和New Horizons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ries(环境经济学里程碑丛书)。被新华社客户端和光明网理论频道推送的文章阅读超过1000万次,发布的《今日头条》阅读超过10450万次。对国家实施的2020减排目标、2030年控制碳排放总量承诺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碳市场发展有前瞻性贡献。

张中祥兼任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共同主编;Climate Polic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等SSCI期刊创刊编委并连任20多年;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学术平台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受聘担任北京大学首次国际同行评议专家成员,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欧盟委员会等机构的顾问。8次应邀在国际能源经济学会大会上作大会报告,6次在欧洲/世界环境和资源经济学家会议上组织政策分会。指导和合作过的年轻学者和博士生当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担任欧美大学正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片所长、获得国家大赛特等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