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2024年5月7日,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应邀在达卡大学杰出演讲者系列作了题为“中国国家碳市场:发展、评估和前景”的专题讲座。达卡大学校长Maksud Kamal教授出席讲座并做了点评、赠送介绍孟加拉国独立50年来经济发展的精美画册,达卡大学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国研究中心(孟加拉国)孟方主任Shamsad Mortuza教授主持报告会,来自达卡大学的100多位师生现场参会并进行积极互动。
张中祥指出,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是非预期的。以前中国的承诺只到2030年左右,之后中国的碳排放有很多种路径可走。现在有了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以后,意味着碳达峰后30年内要实现净零排放,这大大约束了中国2030年后碳排放路径,需要对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进行深度调整。但中国的新承诺对实现全球温控目标至关重要,增强了把全球温升控制到接近2摄氏度的可能性。
张中祥强调,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中国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至少比现在的排放总量低一个数量级,这是碳中和的主攻方向。张中祥强调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要以生产端、使用端、政策端为着力点,发挥中央层面系统谋划总体部署的统领作用,制定并实施能源、工业、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的实施方案和保障体系,从而使各地区达到因地施策、有序达峰的目标。
(达卡大学校长Maksud Kamal教授点评)
针对中国全国碳市场运行,张中祥重点讨论了中国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及其评价,燃煤电厂在首个履约周期未完成履约的成因,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协调发展,地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共存下协同增效,碳配额和有偿分配收益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以促进共同繁荣,未来完善与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着力点等主要议题。
张中祥指出,根据他的研究,第一履约期全国有121家控排企业没有完成履约,按企业数量计,全国履约完成率为94.4%,各省市履约存在明显差别,六省市100%完成履约,但最低的省只有82.9%,全国有14个省市履约率低于全国94.4%的平均水平。
张中祥分析了首个履约周期未完成履约的成因。一是控排企业还缺乏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了解,对碳资产的管理意识还不强。全国碳市场下不断有缺乏碳交易的经验的控排企业和行业纳入,碳试点和全国碳市场初期控排企业遇到上述问题程度不同会持续存在。二是大电厂配额富余但又惜售,不愿意出售富余配额,导致小电厂无配额可买,按企业数计的履约率低于按履约量计的履约率,在一些省市两者差距非常大,比如,宁夏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高达98.3%;但按企业数量计,履约完成率只有82.9%。三是与燃煤元素碳含量高限值定得过高有关。
对于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张中祥建议,扩容顺序宜按照先扩大行业,再扩大参与主体,第三步加入衍生产品,逐步有序推进。涉及到部门,张中祥认为,应优先考虑那些碳排放量大、数据容易核查核实、碳配额也容易分配的行业。外部环境也是确定优先顺序的考虑因素,从减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影响角度,可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覆盖的行业作为优先考虑的部门。结合这三点考虑,张中祥指出,“十四五”期间应优先考虑把氧化铝、水泥、钢铁纳入全国碳市场。氧化铝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5-5%,水泥约占10-12%,钢铁约占13-15%,这三个行业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0%,再加上电力行业约占的45%,这样“十四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总量约75%就纳入全国碳市场,力争在“十五五”结束前全国碳市场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高能耗行业,可最大化地发挥碳价格的激励作用,确保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双碳”目标。
张中祥指出,在碳交易体系扩容包含了3-4个行业后,考虑引入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入市进行交易,然后逐步增加交易品种,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
全国碳市场处在全国性碳市场起步和区域性碳市场试点共存的阶段。既然是并存,张中祥认为地方碳市场可以在多方面与全国碳市场形成协同增效的效应。包括地方碳市场可以继续探索和完善更多的机制设计;探索全国碳市场与区域碳市场之间的连通,允许全国碳市场与区域碳市场之间进行碳配额交易;探索区域碳市场早于全国率先向总量型碳市场转变;以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区域碳市场的建设。
(与达卡大学校长Maksud Kamal在校长办公室合影)
张中祥指出无论地方碳市场还是全国碳市场,目前均为强度型碳市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像上海、北京、深圳等碳交易试点地区已明确提出2025年提前达峰,这些区域碳市场在本地区碳达峰年份确定的情况下,将具备从强度型碳市场向总量型碳市场转变的条件,可早于全国率先向总量型碳市场转变,探索地方减排路径和地方碳市场的紧密结合,在总量控制、覆盖范围、配额分配等方面和地方年度减排目标相结合,这无疑为全国碳市场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张中祥强调,要不断提高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这不仅可减缓大电厂惜售对小电厂无法购买碳配额完成履约的困扰,还可形成较高的碳价,更有效地降低排放,也可以有效应对外部政策变化,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出口的可能影响。更重要的是,张中祥指出,通过拍卖有偿分配碳配额所得可设立转型基金,国家按照一定的准则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或经济发展慢的地区,受减排约束影响更大的地区、行业和群体,减少区域间的差异,助力共同富裕。
配额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事关市场主体的预期。张中祥强调,中国碳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配额分配长效机制,这样才有利于控排企业对配额收紧和更新时间尺度有清晰的预期,从而科学与全面决策以保障碳市场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