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2022年5月23日,应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的邀请,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应邀以“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 Coal-fired Power, Market Segmentation, Carbon Market & Carbon Tariffs”为题做了一个半小时的专场报告。世界银行中蒙韩局局长、即将赴任副行长的Martin Raiser主持了报告会和讨论,27位世界银行的员工参加了报告会。
张中祥的报告主要涉及碳中和承诺对中国本身和全球的影响;控煤和煤电;对中国碳试点和全国碳市场运行和发展的评价;对欧盟、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不同碳关税条款的评价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和启发等议题。张中祥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聂亮介绍他们合作的论文(刊登在国际能源经济学会旗舰刊物The Energy Journal第43卷、第6期)Market segment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China’s regional economies有关市场分割对能源效率影响的主要研究发现。
张中祥指出,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是非预期的。以前中国的承诺只到2030年左右,之后中国的碳排放有很多种路径可走。现在有了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以后,意味着碳达峰后30年内要实现净零排放,这大大约束了中国2030年后碳排放路径,需要对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进行深度调整。但中国的新承诺对实现全球温控目标至关重要,增强了把全球温升控制到接近2摄氏度的可能性。
他强调,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中国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至少比现在的排放总量低一个数量级,这是碳中和的主攻方向。张中祥强调无论国家还是地方的减排方案,着力点都会涵盖生产端(控煤炭煤电、发展风光发电等)、使用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政策端(绿色金融、碳市场建设等)。避免煤电厂碳资产的搁置,张中祥指出一方面中国要严控煤电项目,优先退役落后产能,同时要转变观念,对煤电厂通过灵活改造之后做调峰。这样的话,中国的煤电在2度温升的目标下可以运行到2055年,而按照1.5度严格控制,仍可以运行到2045年。他强调未来碳捕集利用和收集(CCS)技术成本下降幅度和发展规模,对控煤和煤炭消费量下降的幅度将产生影响。随着CCS技术的发展规模大幅提高和成本大幅降低,即使到2060年煤电厂也可能不会完全淘汰,煤电装机仍占发电总装机一定比例。
针对全国碳市场运行,张中祥强调总体上讲碳价并未出现大幅涨落,挂牌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整体履约率高,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张中祥指出首个履约周期,无论按总交易量还是按总交易额计,交易以大宗协议交易为主,大宗协议交易都占81%以上。参与交易的企业主要以履约为目的,成交量存在明显履约驱动现象,2021年12月成交总量达到首个履约周期整体交易量的76%。而且,换手率较低,首个履约周期交易量仅占发电企业配额总量的2%,而欧盟碳市场换手率高达758%。配额清缴工作结束,交易量又明显降低。张中祥强调,虽然中国碳市场快速发展,但中国2021年全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试点合计交易额仅为13.9亿欧元,距离世界最大“碳市场”--交易额高达6830亿欧元欧盟碳交易市场还很远。
张中祥指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有不少引起争议的地方,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不少挑战,欧盟理事会还需要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最近更是通过了更激进的CBAM新提案,征税时间提前,纳税范围大幅扩大,将间接排放也纳入征税范围。张中祥强调欧盟CBAM机制一方面存在贸易保护的嫌疑,会不成比例地增加中国企业,尤其是高碳行业企业的出口成本,另一方面为中国提供了相关启示,如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建立低碳零碳产业园并推动出生产口产品的厂家向园区集聚、加快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把欧盟CBAM覆盖的部门优先考虑纳入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充分利用港澳的国际信誉先行开展国际碳排放交易、与国际社会就碳关税的相关议题加强对话与协调等。最后,张中祥强调,中国主动承诺和外部一些压力会加快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深度调整,持续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