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祥在“中国百所经济学院院长论坛”强调,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与经济学原创理论创新要共同发展

时间:2020-12-17

2020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论坛设置“云端对话”环节,主题为“新征程与经济学创新发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孙祁祥教授担任主持人。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报告厅,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孙祁祥教授与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维国、济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冯素玲、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申祥、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和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等10位嘉宾展开了热烈讨论。

下面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整理的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的发言“云端对话”环节所有嘉宾的发言参见原文链接

张中祥: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与经济学原创理论创新要共同发展,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要共同进步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教授提出,在国内从事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另一个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理论的原创创新。

第一,目前国内主流经济学期刊经常提到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最好的研究留在国内发表在中文期刊上,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总这样提倡,就会把一大部分至少是其中一部分跟中国没有什么特别关系的、但的确是对经济学原创理论有不断完善促进的研究排除之外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一直这么提倡,那么在国内高校学院招聘中会产生过于偏重实践实证研究的倾向,反而理论研究会越来越少,这样不利于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的成长,不利于原创理论的创新,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整体进步,也不利于与真正国际经济学前沿交流与对话。

第二,国内最近一直强调“破五唯”,能够理解国家的初衷,但“破五唯”对经济学研究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通过逐渐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现在研究水准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但也的确出现了大家观察到的问题,即“思想性内容越来越少”。我们本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注意纠偏。现在开始强调“破五维”,如果把所有东西都写在中国大地上,有可能会引向另外一种极端。有些研究工作的确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我们希望做实证研究的假设不要太强,要更多的反映实际,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好服务,但并不是所有研究工作都这样,如果过于极端,可能不太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也不太利于情商不高的人的成长,最后也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所以,希望院长和资深学者们能够撑起一片天,对现在出现的可能不利于经济学长期发展、不利于年轻人成长的一些环境因素,我们要能够撑得住。

原文链接:https://econ.pku.edu.cn/xwdt/350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