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祥教授应邀在国家发改委体改所作专家讲座 与与会专家作了两个半小时深入交流

时间:2019-09-29

2019年9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举办2019年第2期专家讲座,邀请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教授就“贸易与气候变化:聚焦碳泄露、碳排放边境调节和WTO一致性以及如何评估中美贸易冲突影响”进行专题讲座。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汪海、循环经济体制研究室主任杨春平、产业体制研究室主任张林山、公共管理与社会体制研究室主任姬鹏程、办公室(兼人事处)主任祝岩松和部分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讲座由体改所科研管理处处长郑欣主持

张中祥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在荷兰和美国工作时相关前沿研究工作,随后结合国内相关政策研究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展开关于气候减缓及国际贸易影响的广泛讨论,特别是结合其英文专著《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聚焦碳泄露、碳排放边境调节和WTO一致性》(“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Focus on Carbon Leakage, Border Carbon Adjustments and WTO Consistency”)等个人研究成果,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领域碳泄露、碳排放边境调节和WTO一致性等关键议题研究进行了评论和分析。

张中祥首先讨论了竞争性渠道和矿物燃料区域价格变化是碳泄露的主要渠道,强调无论哪种渠道主导,不考虑减缓资源影响会高估碳泄露的影响。

张中祥指出,用贸易强度来识别面临有重大碳泄露风险的部门的指标虽然给一些面临国际竞争的行业分配更多的碳配额,但这些行业面临国际竞争与实施气候减缓政策并无直接关系,导致碳配额过剩,碳配额价格过低。依据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增加比例是识别面临碳泄露风险的部门的适宜指标。他从宏观和部门角度考察了碳泄漏的数量大小的差异。

考虑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已实施了包括环境税收改革一系列严厉的环境政策,张中祥讨论了这些已实施的环境政策是否已带来竞争力受损和碳泄漏,并分析了造成事后政策实施的结果与事先经济模型研究预测的结果不匹配的成因。

比较应对竞争力受损和碳泄露的政策,张中祥指出把配额与产出挂钩在减少产量损失目标下更有效,鉴于碳排放边境调节涉及WTO规则争端问题但对解决碳泄露更有效,张中祥提出了实施边境调节措施如何避免有悖WTO条款和案例法,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在技术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道。报告聚焦碳关税,结合中美贸易冲突、中美光伏和中欧光伏贸易冲突等现实问题,对评估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以及如何做这样的评估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最后张中祥教授向体改所赠送英文专著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Focus on Carbon Leakage, Border Carbon Adjustments and WTO Consistency《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聚焦碳泄露、碳排放边境调节和WTO一致性》以为留念。该专著作为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基石和前沿)期刊单独一期,是该期刊2005年创刊以来收录的首篇署名来自中国,首位来自欧美之外机构、首位亚裔作者的文章。

汪海副所长和参会的科研人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及政策研究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与张中祥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两个半小时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