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张中祥) COP 28年长跑,来自迪拜气候大会的坚守、博弈与期待

时间:2023-12-0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迪拜世博城举行,为期两周。大会吸引了超过7万人参加,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气候大会。

11月30日,迪拜。

在人们经历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气象灾害频发、健康威胁加剧的一年之后,世界的聚光灯对准这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万众瞩目中如期开幕。

195个国家,97372名参与者,1293个媒体组织。

这些数据,让COP28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气候大会。

太多的愿景和期待,太多的诉求和愤懑,全都汇集在阿联酋这座几乎穷尽全球奢华的城市里。

人们记住了开幕式上,激情且富有诗意演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以及他的儿子Joe(乔),还有他那句“我们正站在悬崖边”的警告。

人们也记住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那句“化石能源如同给正在燃烧的地球‘火上浇油’”的呼告。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人类将在未来6年消耗殆尽1.5℃升温幅度的全部碳排放余额。

然而,警告声声中,世界正一步步向悬崖边靠近。

从今年夏天古特雷斯的全球“沸腾”说,到这次大会的“悬崖”论,气候变化依旧“泰山压顶”。

与其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乏力,倒不如说人类表现得有些“无能为力”。一边是即将“崩溃”的地球,另一边是无法达成的经济增长需要,中间则夹杂着发展的考验、路径的选择、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以及突发性全球冲突的影响。有学者表示,大家总不想还没遇到地球崩溃的时候,先因为经济的崩溃而丧失相遇的权利。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博弈不可避免。

尽管如此,得益于中美“阳光之乡声明”的鼓励,又受《巴黎协定》第十四条“2023年进行第一次全球总结”的要求,2023迪拜气候大会还没有开幕就收获了很多的期待和积极的评价。

人们期待着重温8年前的“巴黎时光”,也希望看到全球一致行动的关键一步。

等 待

时间退回到2015年12月12日。

彼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了影响未来的《巴黎协定》,同时确定了基本原则:“国家自主贡献”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也成为接下来全球气候治理的一个基本“基调”。

虽然《巴黎协定》迟至2021年12月13日夜间,在COP26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才最终达成实施细则一揽子决议,开启了国际社会全面实施的新征程,然而这并不影响其第十四条2023年全球盘点(GST)的落实。

2020年,随着《巴黎协定》相关安排的实施,世界各国开始宣布各自的碳中和时间。这一年的9月22日,中国宣布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时间,因为中国的加入,全球以降碳为重要内容的气候应对措施被注入强大动力。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碳排放量就超过了美国,并一直居全球第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此时的中国经济刚开始腾飞。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为21.94万亿元人民币,位于世界经济第四位。这一年,中国超过了意大利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大国需要能源作支撑,碳排放为代价。为此,以污染治理和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环境手段应运而生。2011年开始,多个中国地方碳市场试点也相继启动。2021年7月16日,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度实施,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

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以及“天人合一”的文化信仰,注定要走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无论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双碳”战略与世界注定是一场早已确定的相遇。

然而,正当学者惊呼,《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因为中国的加入,目标更加明朗的时候,新的麻烦正悄悄来临。

全球经济衰退、俄乌冲突爆发,说好的能源转型一时间竟在一些国家开起了“倒车”。无论是欧洲人的“劈柴过冬”,还是中国电热毯的出口脱销,都让脆弱的气候应对遭受着严重考验。

而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加速来临,极端气候事件频频发生。曾经偶被提及的“百年一遇”,变成了家常便饭,洪涝、干旱、山火、热浪轮番登场。极端天气的“黑天鹅”变成了时不时光顾的“灰犀牛”。我们刚刚经历一个酷夏、暖秋,而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推动下暖冬模式也将开启。

多少人感叹这背后——究竟是人类的无能和无力,还是人类的自私和贪婪?

就在这样的等待中,被寄予太多期待的2023年,来了。

11月15日,在万众期待中,中美国家领导人会晤旧金山。同一天,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发布。声明重申了可再生能源3倍目标,推动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控排行动。

一时间,即将举办的COP28被给予更多乐观的期待。

现 场

迪拜没有让全球失望。

11月30日,COP28开幕当前,与会各国就“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了一致意见。

阿联酋宣布将向该基金承诺1亿美元。这为其他国家认捐铺平道路。紧随其后,德国承诺投入1亿美元,英国承诺为该基金提供4000万英镑,同时另外2000万英镑用于其他安排,日本承诺将提供1000万美元,美国承诺1750万美元。据会场消息,截至12月3日,因为多个国家的参与,该基金注资已经超过6亿美元,且在持续增加中。

COP 28年的持续,就是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划分气候权益,并平衡发展诉求,以图最终达成一致。

钱到位了,谈判就容易多了。

直击最前线,正在参加迪拜气候大会的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达了自己很“激动”。

袁瑛表示,对于遭受气候相关损失和损害的社区而言,每一笔资金都很重要。“来自阿联酋的1亿美元承诺,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来自主席国的关键领导作用,我们认为其他发达国家也应该积极效仿,尤其是最富裕的国家应发挥带头作用。”除此之外,如果COP主席国能够在此基础上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问题达成共识,那么COP28确实如贾比尔主席所说,将是一届突破性的气候变化大会。

在备受关注的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控排方面,12月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聚焦甲烷:一条自由而透明的道路》。该报告揭示了如何向各国提供高技术的排放数据,指出企业和公众可以彻底改变信息系统,加快气候行动,追究污染者的责任。期待在全球布置这样的监测系统,以推动甲烷控排。同时指出,到203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必须减少40%至45%。

同一天,COP28主席宣布,134位世界领导人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持续农业、韧性食品系统和气候行动宣言》,还宣布动用超过25亿美元资金支持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

12月2日,气候之于健康的议题获得关注。COP28主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宣布了《气候与健康宣言》,以加快行动,保护人们的健康免受气候日益变化的影响。该宣言由123个国家共同签署,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次承认各国政府有必要保护社区,并使医疗系统做好准备,以应对与气候有关的健康影响,如酷热、空气污染和传染病。

同一天,COP28主席贾比尔公布了旨在加快能源转型和大幅减少全球排放的全球脱碳加速器计划(GDA)。GDA分三部分:迅速扩展未来的能源系统,使当今能源系统脱碳,针对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采取行动。

12月3日,COP28提出倡议,初步承诺资金为17亿美元,以实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目标。

12月3日,COP28还正式宣布批准了阿联酋关于气候、救济、恢复与和平的声明,使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能更好抵御气候变化,并得到70个国家政府和39个组织的认可。

为期两周,COP28将持续到12月12日。

随着会议的持续,一个个国际声明、宣言、倡议发布,就连一些国内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也在COP28的大舞台上,推动诸如货运绿色、减塑等倡议。

COP28正受到来自全球的神往。


与会代表走出COP28的举办地——迪拜世博城。

声 音

裂痕也在这样美好的期待中渐渐显现。

首先在最引人注目的GST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诉求和理解,正在形成差距。

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体,其发展正处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一个是经济的扩张,从而推动能源原材料需求的旺盛,一个是完成发展之后的适当回调,过多的需求被调整的契机替代。而两者之外最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是“一片白纸”,才刚刚开始勾勒未来,只要有资金扶持,宁可走新能源下的发展之路。

12月1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布了《2023年全球干旱概况》,该报告指出,过去两年因人为活动导致的干旱引发前所未有的紧急状况。该报告显示,85%受干旱影响的人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生活在生态环境高度脆弱国家的人因洪水、干旱和风暴而丧生的可能性是生活在低脆弱国家的人的15倍。报告还指出,在经历了5年的干旱、热浪和难以预测的降雨之后,横跨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中美洲干旱走廊已有12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

如果说,这是呼吁向生态脆弱的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直接提供援助的话,那么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William Ruto)联合有关方面启动的非洲绿色工业化倡议则要资金和基金的支持。

该倡议强调了绿色工业化对于利用非洲大陆丰富的优质资源以确保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与会者还强调,非洲的绿色工业化对于实现世界集体应对气候变化雄心至关重要。由多个基金和保险公司发起的项目,已经通过非洲绿色投资倡议为8个国家的绿色能源项目拨款近26亿美元,将为非洲电网增加约1.8 GW(吉瓦)的清洁能源。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事关能源转型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倡议”正在面临挫折,原本的谨慎乐观现在变得扣人心弦。

按照中美上个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国已经表达了支持和力争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至3倍的愿望。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国内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达14亿千瓦。袁瑛表示:“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加快国内可再生能源部署并加快化石能源替代。COP28主席国目前则把可再生能源、能效目标和油气行业减排捆绑成一揽子能源倡议,但其中油气减排方案已经遭到全球300多家环保组织诟病和抵制,这也使得这一倡议自身还存在一些争议。”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以及由此而生的激进思潮正在激荡整个气候行动。在这方面,中国因为断崖式减排,已经有过深深的教训。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支持欠发达国家气候应对资金承诺的脆弱性依旧存在。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先前就向贝壳财经记者表达过类似担忧。

张中祥表示,中美气候合作值得肯定,这也是双碳沟通交流的一个管道,值得保持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的气候合作能够解决全球气候应对的结构性分歧。近年来,分歧不是少了,而是在增加。

气候问题,终将回到问题本身,一个个、一点点解决。

期 待

截至12月3日,COP28高级别会议基本完成,之后拿出初步方案进行磋商,然后就一些技术性、具体性问题展开讨论。

正当谈判进入分秒必争的关键阶段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现身会场。除了他一如既往的“每人一千瓦光伏”的中英文双语宣传标语外,随他而来的还有8只可爱的“大熊猫”。

气候大会中国馆标志性的充气大熊猫。

何继江取“功夫熊猫”的谐音,将自己团队的8名成员比喻成熊猫,并取名“光伏熊猫”,在全球推动光伏事业,期待通过这样的行动,推动全球的碳减排行动。

抱着光伏熊猫,举标语拍照。

何继江带着他的光伏宣传标语,走进迪拜。

这个中国式纯朴的新能源行动,一时成为COP28的时尚。

多年来,何继江跑农村、进工厂,宣传发展光伏的好处成为他不渝的追求。

也正是这些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目前总装机已达14亿千瓦,占总装机量的49.9%。其中,光伏发电装机量达5.39亿千瓦。

多年来,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自上而下的全民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这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当中。从新能源到绿色制造,从绿色交通到低碳消费,绿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标记。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COP28中国代表团成员,还有不少企业、组织和个人这些天正云集迪拜。

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全球气候应对与适应的实际行动中。

在COP28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发言中表示,中国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过1800万辆、占世界一半以上。我们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至50.9%。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燃煤电厂,供应了全球50%的风电和80%的光伏设备。我们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安排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超过12亿元人民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在发展经济,保证14亿人民生福祉,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这条路是立足国情,中国人自主选择的,渗透着中华文化,饱含着中国智慧,满满的中国期待。

期待中,全球气候治理或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反复,然而中国的坚持与奔赴,不会改变。


报道网站:新京报

报道来源: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01780554129427.html